close

 

一、何謂安格氏第三級咬合不正(Angle’s Class Ⅲ Malocclusion)

定義: 上顎的臼齒或犬齒關係比正常往後,前牙水平覆蓋為負(Overjet negative),就是下顎前牙在上顎前牙前面,形成倒咬或前牙錯咬,也就是所謂的戽斗。

 

 

也有學者再將之分類為a.假性(pseudo Class III)與b.真性(true Class III),假性是指行使咬合功能時,下顎前牙會往前滑出咬在上顎門牙的前方位置,但是放鬆時下牙會退後而使得上下門牙的切緣仍可以接觸到。

真性則是指上下門牙的切緣無論如何都接觸不到,多半是因為下顎骨相對於上顎骨往前方過度生長所造成。

 

假性Class Ⅲ

 

 

真性 Class Ⅲ

 

 

二、 造成戽斗的病因/原因

兒童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在乳牙階段,甚或換牙期,均有可能造成前牙錯咬的情形,前牙錯咬可分齒源性、骨骼性、功能性三方面討論。

齒源性(Dental origin):是單純的上下前牙咬合異位,可能一顆或多顆前牙同時發生。其發生原因為:

a.牙弓空間不足使得牙齒排列擁擠、b.牙齒受到外傷導致牙齒移位、c.乳牙延遲脫落、d.恆牙萌發不正常或是 e.不良習慣如吸手指或奶嘴戒不掉等,均有可能造成牙齒萌發路徑受影響。

 

骨骼性(Skeletal origin):是上下顎骨發育異常,可能是:

a.上顎骨發育不足,或是b.下顎骨發育過度,甚或c.合併上述兩種原因,連帶使得牙齒相對位置改變,造成前牙錯咬,

在此種情況下,前牙錯咬通常包含全部前牙。

 

功能性(Functional origin):主要是受後天因素影響,可能原因有牙齒排列不整造成咬合干擾,

a.為了要避開干擾,下顎自然的往前移位,以建立新的咬合關係,同時造成前牙錯咬。另外下顎閉合時,

b.後天性肌肉的反射作用,甚至c.因呼吸道阻塞或蛀牙過多,也可能使下顎前移,造成前牙錯咬。

 

三、 戽斗的盛行率

安格氏三級不正咬合其發生率東方人遠多於西方人,約是西方人的2至3倍。

依據對3,162位高雄市小學生所做的疾病調查(1984; Liao S.C., Chang H.P.)發現,在所有受檢學生中,

安格式三級不正咬合約佔9%,而且在12歲的受檢學童中,女孩所佔比率(16.83%)多於男孩(9.9%)。

再就造成前牙錯咬的病因來分類,發現有40個百分比的病例是單純由下顎前突所造成。

 

四、臨床上的症狀

前牙錯咬在臨床上的症狀大致可分為美觀及功能兩方面。

美觀:一般對顏面外觀的影響,首先就是嘴唇,如下唇外翻或上唇內陷,甚至於上下嘴唇閉合不全,使得下臉部不協調。另外由於咬合的關係,亦可能造成下顎偏移、下臉部歪斜的症狀。甚者,由於美觀的影響造成心理方面的問題。

功能:由於前牙錯咬,加上其他因素造成咬合干擾,長期下來顳顎關節、咀嚼肌群等均受影響,有可能惡化成顳顎關節症候群TMD(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致使咀嚼功能不佳,發音能力受影響。

 

五、治療方法

顎間橡皮筋-運用橡皮筋的彈力,將上下顎牙弓互拉,使下顎往後內縮。

 

 

上顎牙套擴弓和下顎IPR-情況較不嚴重的反咬,上顎用牙套擴弓,下顎IPR往舌側內縮,即可改善前牙反咬。

 

下顎拔牙-因前牙需內縮的量過大,為創造足夠空間,會拔除下顎小臼齒。

 

 

植骨釘- a.於下顎7遠心處,植入骨釘,搭配橡皮筋將整個下顎牙弓往後 
 b.上下顎植入Bollard Miniplates的錨定裝置,搭配橡皮筋將上顎骨往前延伸-Bone anchored maxillary protraction (BAMP)。

 

 

  

 

下顎進行正顎手術-因下顎骨過度生長,配合口腔外科手術將下顎齒槽骨削去一部分,使上下顎骨比例回復正常。

 

戴擴張器和其他活動裝置-運用不同的活動裝置來達到矯正的效果,可以在短時間內使戽斗改善。

A.上顎戴擴張器,下顎IPR並用牙套後縮。

 

   

 

戴擴張器後6個月後比對( 口內追蹤照片-上顎擴弓成功,前牙錯咬明顯改善。)

 


  面罩和固定式快速擴張器(Facial mask with Hyrax appliance)搭配橡皮筋。

 

 



 

C. 面罩搭配活動式咬合板 (Facial mask combined with a removable bite-block appliance)


 

 

六、結語

齒顎矯正的目標是平衡、穩定和美觀,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發現咬合異常時,若不及時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將會越來越嚴重,

以安格式第三級咬合不正的患者來說,因骨骼或牙齒發育不正常和小時候的不良習慣,都可能會導致下顎前凸或面中部凹陷,甚至影響整體的咬合平衡和穩定性,嚴重影響咬合功能與臉部外觀。

 

以改善戽斗的咬合來說,當孩童處於混合齒列期(6-12歲)時,就可以配戴活動裝置或固定裝置,誘導咬合正確發展,避免讓不當的咬合持續生長,

甚至到了成年後,就需要進行大手術才能改善嚴重咬合不正的問題。

然而,等到了青少年恆牙期(12-18歲)時這是矯正的黃金年齡,就可以開始配戴矯正牙套,

因為所有恆牙已長出,且骨頭較軟,牙齒的移動會較容易,不過相對的,也有很大的機率牙齒會再跑掉,

這時就需要定時配戴維持器,不然會有很可能需要進行二次矯正。

 

arrow
arrow

    orthos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