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牙周病不像蛀牙會痛、會酸,因此容易錯過治療機會,高達99.1%的國人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居全亞洲之冠。 「牙周」指的是支持牙齒的組織,包括了牙齦、齒槽骨、骨頭的骨質、牙周的韌帶等等 ......

 

 

牙菌斑是牙周問題最常見的原因,細菌使用食物中的糖產生可刺激牙齦並溶解牙釉質的酸,會持續在牙齒周圍、表面或牙縫形成細菌層,細菌所產生的毒素會刺激牙齦,

主要位在難以觸及的部位,導致身體向受影響的區域發送更多血液,造成牙齦發炎、浮腫,

因此,刷牙時會出現出血及牙齦邊緣紅腫的情況,此為牙齦炎(輕微牙周病)。


  

若沒有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牙菌斑會沿著牙齦線 (牙齒與牙齦的交界處),緊緊地附着在牙齒上並刺激牙齦,進而產生牙周囊袋,

這空間會容易讓食物殘渣、牙菌膜和牙結石堆積。牙周組織持續受破壞,可能會使牙齦萎縮且牙根漸漸外露,牙齦邊緣有膿液滲出,甚至長出膿包,即演變成為更嚴重的牙周病。

若拖延時間沒有做適當的處置,這些囊袋將會加深,最終削弱支撐保護牙齒的齒槽骨及組織,牙齒因而鬆動及位移,最後甚至脫落。

 

 

警告,往下滑有恐怖照,請慎入

 



   

牙周問題常見主因

1. 每天刷牙次數少於兩次

2. 每6個月向牙醫就診的次數少於一次

3. 配戴未經徹底清潔的假牙

4. 齒列擁擠混亂導致清潔不易

5. 有抽菸及嚼食檳榔的習慣

香煙中的化學成分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降低組織復原速度,導致牙周病越趨嚴重。

6. 牙周問題的家族史

疾病本身並不會遺傳,但因為牙周病是細菌堆積造成發炎破壞,在同樣生活環境下,有著同樣的生活習慣,細菌會互相傳染,的確可能發展出相似的細菌群體,同一家族也可能有相同的免疫反應,而容易產生牙周病。

7. 懷孕

懷孕期間荷爾蒙產生變化,動情激素上升,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細菌釋放出的發炎因子增多,才讓牙周病加劇,在醫學上稱為妊娠型牙周病。

8. 罹患系統性疾病 (糖尿病.愛滋病.白血症)

這些疾病會減低牙齒周圍組織抵抗細菌的能力。另外,患者身體的復原能力亦較低,他們患上牙周病後會較一般人難於痊癒,因此牙周病病情會迅速惡化至嚴重階段。

9. 服用降血壓藥、抗腦癇症藥

這類藥物可使牙齦的纖維細胞增生,導致牙齦腫脹,讓牙菌膜難以清除。

 

牙周問題常見徵兆

1. 刷牙或使用牙線時流血

2. 持續性口臭

3. 咀嚼時牙齒酸痛或無力

4. 假牙配戴適合度改變

5. 牙齦充血

6. 牙齦萎縮,牙冠看起來較長

7. 牙齒鬆動或掉牙
 

  健康牙齦   v.s   紅腫牙齦  

健康牙齦是呈現淺粉紅色且是柔軟的,與皮膚類似,覆蓋支撐牙齒的骨頭,並在牙齒周圍形成緊密的貼合,限制了牙菌斑可以生長的地方。

牙周病臨床診斷



            

牙醫師在看診時會拿一根牙周探針(Probe)


插入牙齦溝測量深度進行牙周囊袋檢測,健康的牙齦溝深度大約1 ~ 3mm,大於3mm就表示已形成囊袋,越深代表牙周破壞越嚴重。



同時搭配全口X光檢查位在深層、牙根周圍、齒槽骨破壞的程度。若牙齒開始動搖,就要檢查牙齒動搖度。
 

牙周病的預防及治療



牙周適是具有特殊配方的含氟牙膏,其消除牙齦流血的效果,比一般牙膏多出 4 倍。這項產品針對沿著牙齦線堆積的牙菌斑進行處理,有助於牙齦和牙齒之間保持密合。

 

牙周病治療是否一定要手術?

依病況輕重,分別的治療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目的都是在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控制牙齦發炎齒槽骨破壞的狀況。控制發炎以後,接下來是修復組織,讓損耗的組織再生。

當破壞已達牙根周圍的齒槽骨,病患可能需要接受骨組織移植以填滿骨缺損空間,
或是在囊袋加入具生物相容性的填充物,刺激周圍組織和骨細胞再生。無論填充物是什麼,裡面必含生長因子,刺激周圍細胞生長。其他治療方法還有牙根刮治術、牙冠延長術、整型手術等等…… 這些治療方法都是為了一個最重要的目的 - 保留牙齒。

 

牙根刮治術或牙周手術
 

這種治療的目的是清除牙周袋內及牙根表面的牙菌膜和牙結石,讓牙周組織以及牙根癒合,進而消除牙周袋。

牙周手術常見有傳統翻瓣與雷射這兩種治療方式,台灣很多診所只做矯正,或是單純牙周病專科,即使是大醫院因為分科詳細,因此都會要求病人先去把矯正或牙周治療做好,然後再進行下一步。但是這樣一來治療時間拖很長,病人容易心力交瘁,所以近年來整合性治療逐漸成為主流。

水雷射屬先進微創療程,是以水分子為介質,利用氣化原理使水分子形成具有高速動能的粒子,形成如水刀來切除口腔內如牙齦、牙齒、骨骼等軟硬組織,其優點為幾乎無痛感、傷口小、出血量少,手術時間快且恢復期短,且水雷射具有生物刺激性,可刺激軟硬組織再生。
水雷射亦有殺菌作用,可使術後感染機會降低、減輕術後腫痛,與傳統較血淋淋的手術相比,水雷射提供了患者一個安全便利且舒適的治療方式。


Laser在軟組織功能與用途 : 牙齦切割、止血、消炎、殺菌

雷射接觸軟組織,可瞬間蒸發、氣化表層受感染組織,不會造成組織碳化現象、其下牙肉組織形成無菌壞死蛋白質層,可阻絕細菌感染再侵入,加快組織復原。
不過,許多牙醫師對雷射持保留的態度,認為只能做「輔助性」的治療,無法單靠雷射就控制牙周病,雷射整體清除的面積仍無法像器械式徹底。
雷射治療較適用於開放空間,但 牙周囊袋內屬於非開放空間。因此,損害傷及齒槽骨的病人,還是建議用傳統手術

 

牙周病治療實際案例

 

種類:牙周翻瓣手術 (Periodontal Flap Operation)
建議:利用側向翻瓣手術(Lateral Sliding Flap)把牙根表面覆蓋起來(Root Coverage)。

 

種類:牙周骨頭修整手術 (Periodontal Osseous Surgery)

建議:利用手術方式把齒槽骨凸起的骨塊及牙周囊袋去除掉,回復健康的牙齦組織。

 

種類:牙周再生手術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Technique)

建議:使用牙周再生的技術,把牙齒牙根分岔的骨頭缺損部份再生回來。

 

種類:軟組織移植手術 (Connective Fissue Free Gratt)

建議:利用顎側結締組織移植塊,移植到暴露的牙根上,把牙根表面覆蓋起來(Root Coverage),減低牙齒的敏感性。

 

種類:牙周美容手術 (Periodontal Esthetic Crown Lengthening)

建議:把牙冠看起來很短小的牙齒,利用手術割除的方式把牙齦部份切掉,使牙齒回復正常的比例,牙齒排列更好看,適合笑齦(Gummy Smile)的病患。

 

牙周病患者適合矯正嗎 ?

齒槽骨可說是牙齒的地基,而矯正原理即是讓牙齒在骨內移動,造成骨頭及牙根些微程度的吸收,這對健康正常的牙齒是沒有影響的,但牙周病來說最怕的是骨頭破壞,一旦地基遭受破壞,移動牙齒時很可能因力量過大或動搖太厲害,而導致矯正失敗。
因此,想要接受矯正治療的牙周病患,應先接受整體的牙周病專科治療,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並在牙周病醫師認同下,再進行矯正治療。

一旦進入矯正療程,仍需密集監控牙周狀況,必要時得照全口X光,確認矯正過程中的拉力是否適當,矯正過程中經常也得洗好幾次牙,因矯正器複雜構造會使維持口腔清潔難度大幅度上升,配戴時間又動輒一年半載以上,如未養成良好口腔習慣,雖靠矯正將牙齒排列整齊,拆除矯正器後卻可能發現滿口的蛀牙或牙周病成了新的問題。
除了確保牙周組織良好,有時因牙齒移動、被拉後,可清潔到矯正前看不到、清不到的地方,所以絕不是矯正前洗一次牙就夠。


治療成功牙周病的關鍵在於「牙齒要整齊」且「零缺牙」,雖然水雷射及牙根刮除術能提供不錯的治療效果,但若沒有針對缺牙和咬合進行改善,牙周病仍無法徹底根除,
因為缺牙或牙齒歪斜,都會使剩下的健康牙齒過度受力而陸續動搖崩壞,縮短牙齒的壽命;此外,整齊咬合也能避免食物殘留牙縫、發揮自淨作用,能讓28顆牙齒都均衡受力,
因此整齊咬合零缺牙是治療牙周病不可或缺的。

 

牙周病前牙區常見病理性移動

  1. 前牙外翻(暴牙)
  2. 門齒挺出(過度增長)
  3. 門齒間隙(門齒縫變大)
  4. 牙齒向缺牙區傾倒

 

 

牙周病患者搭配隱形矯正減少移動量及分配適當Anchorage

 

隱形矯正則能在療程中隨時拆下,且便於清潔,對於同時進行的牙周病療程,也有所益處。
牙周病患者接受傳統矯正,因牙齒表面黏有金屬線裝置,加上藉助橡皮筋讓牙齒移位的方式,
往往在清潔維持花很多時間,更有些患者因為無法克服清潔問題,矯正過程反而造成牙周病持續惡化。

若患者選擇配戴隱形牙套,矯正過程中在清潔方便度、配戴的美觀和舒適度,都有大幅度改善。牙周健康與齒列矯正息息相關,
口腔內的環境就跟種樹一樣,齒列整齊的根基穩固了,清潔基本功才能做得紮實,許多相關配套治療也可以一次到位。

 

在進入正式矯正療程之前,牙周病患通常需要經過1-2階段的牙周治療。第一階段的治療為基本的清潔治療,深部牙結石清除與牙根整平術。
通常在此階段可合併牙周雷射與牙齦下抗生素的使用。第二階段的治療為手術性療程,針對牙周囊袋過深及牙周持續發炎的牙齒進行牙周翻瓣手術或是牙周再生手術。
在門診大部分的牙周病患,只要在1-2階段的治療後恢復健康的牙周組織,且術後能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都能順利地開始進行矯正治療。
然而,若牙周病患無進行牙周病治療的意願;或兩階段牙周病治療結束,卻無法長時間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宜貿然直接進入矯正療程。


SOV隱形矯正病患案例 (榮O牙醫-程O病患)

 醫師指示:31.46有嚴重牙周病,2級搖動度,25.26有根管治療過,沒有搖動狀況,

        會同時配合牙周治療,希望改善錯咬及overbite、overjet,44空間保留。

設計注意事項:

  1. 31.46前期先不做移動,約三個月後等牙周狀況穩定再來做調整,約Step04時。
  2. 下顎後牙因Anchorage較不足,故欲將後牙45.46.47轉正齒軸打平咬合平面,效果可能會不如於期。
  3. 患者可能有磨牙習慣,屆時將於牙套咬合面添加高度,以墊高咬合避免磨耗牙套,醫師臨床不需進行其他動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rthosov 的頭像
    orthosov

    SOV數位隱形矯正

    orthos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